firemail
标题:
SSE与WebSocket 和 MQTT做对比,说下SSE的优点,及其它两个方案的缺点
[打印本页]
作者:
Qter
时间:
昨天 14:11
标题:
SSE与WebSocket 和 MQTT做对比,说下SSE的优点,及其它两个方案的缺点
好的,我来系统性对比一下
SSE (Server-Sent Events)
、
WebSocket
和
MQTT
,重点突出 SSE 的优点,以及另外两个方案的缺点。
1. 三者的定位与特点
SSE (Server-Sent Events)
单向:服务器 → 客户端。
基于 HTTP/1.1 长连接(text/event-stream),天然兼容 HTTP 生态(代理、负载均衡、缓存)。
使用简单(浏览器原生支持 EventSource)。
协议层面无二进制支持,主要传文本。
WebSocket
全双工:客户端 ↔ 服务器。
独立于 HTTP 的升级协议,绕过 HTTP 的一些机制。
更适合需要实时双向通信的场景(例如聊天、在线游戏)。
需要专门的服务器支持(例如 nginx 需做特殊配置)。
MQTT
发布/订阅模式,基于 TCP,适用于物联网、弱网络环境。
支持 QoS (消息交付保证)。
不依赖浏览器原生,需要客户端库。
需要独立的 broker(Mosquitto、EMQX 等),部署复杂度更高。
2. SSE 的优点
简单、开箱即用
浏览器原生支持 EventSource,无需额外库。
服务端就是返回一个 Content-Type: text/event-stream 的 HTTP 长连接。
基于 HTTP,生态成熟
可以复用现有的 HTTP 认证、负载均衡、代理。
与防火墙、CDN、反向代理兼容性好。
不需要单独为协议做转发支持(相比 WebSocket 要额外处理)。
自动重连
EventSource 默认支持断线重连。
内置 Last-Event-ID,断线后可以从上次中断点继续接收。
轻量
协议简单,只传文本,不需要解析复杂的二进制帧。
没有像 WebSocket 那样的 ping/pong 保活机制,开销小。
适合消息推送类场景
新闻更新、日志流、实时监控、通知、股价推送等。
如果业务主要是 “服务端主动推送消息到客户端”,SSE 是最优解。
3. WebSocket 的缺点(相对 SSE 而言)
协议复杂
握手需要 HTTP → WS 协议升级,代理、负载均衡支持麻烦。
和 HTTP/2 并不天然兼容,部署复杂度更高。
过于重量级
对于只需要单向推送的场景,WebSocket 的双向能力是浪费。
需要额外的心跳包维护连接。
调试和监控更难
不是纯文本协议,抓包、调试比 SSE 难。
4. MQTT 的缺点(相对 SSE 而言)
部署复杂
需要单独的 MQTT broker(EMQX、Mosquitto 等)。
不像 SSE 一样“拿一个 HTTP Server 就能用”。
浏览器支持差
没有原生 API,需要用 WebSocket + MQTT.js 这种方式。
浏览器环境下比 SSE 更麻烦。
对 Web 开发不友好
协议不是基于 HTTP,和 Web 生态不兼容。
认证、代理、CDN 这些 HTTP 基础设施都无法直接用。
更适合 IoT,而不是 Web 应用
强调低带宽、低功耗设备,QoS 机制在 Web 场景反而是冗余的。
5. 总结
如果你的应用是 Web 页面,需要服务端实时推送消息 → SSE 最优
如果需要双向通信(例如聊天室、协作应用) → WebSocket 更适合
如果是 IoT 或大量设备消息中转 → MQTT 最合适
👉 简单一句话:
SSE:
最轻量的 Web 消息推送
WebSocket:
通用的实时双向通道
MQTT:
IoT 专用的消息中转协议
要不要我帮你画一个
SSE vs WebSocket vs MQTT 的对比表
(功能维度:部署难度、兼容性、是否支持重连、是否支持二进制、最适用场景)?
欢迎光临 firemail (http://firemail.wang:8088/)
Powered by Discuz! X3